阅读记录

《我与兄长同朝为官》

48. 祭天大典

《我与兄长同朝为官》小说免费阅读

阿昭回头,深深地看了谢遥一眼,她沉默不语。

大街上人多眼杂,百姓如今因为受到水灾,心神不宁,更容易被有心之人煽动。

如今,能让他们信奉的,就只有天神,除此之外,就只有下达天神旨意,能够带他们躲避灾祸的国师大人了……

回到郡守府后,阿昭想要开口解释,执拗的少年却早已离开了。

谢遥默不作声地回了房间。

一想到明日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,阿昭忍不住轻声叹息,她实在是忙的脱不开身。

她要做的事,越少人知晓越好。

阿昭只盼望,那位圣子大人推测的天机能够灵验。

大吉之时,正好是她揭下皇榜的第七日。

是国师告诉她的。

如今,是国师离开澧南的第四日。

阿昭划了一叶小舟,去小岛上布置好所需用到的炸药。

她已经安排好,到时候,暗卫晚舟会帮她点燃炸药的。

月落星沉之时,阿昭离开落光海,返回郡守府。

在入门时,她遇见双手环臂,倚靠在屋檐下的谢遥。

“谢大人。”阿昭所做的事都是避开他人,谢遥昨日忙着赈灾,也鲜少与她交谈了。

“云大人,信神明?”谢遥皱眉,看着府邸中的官兵忙上忙下,只是为了今日的祭祀仪式。

他不信天神,若是信奉天神就有用,百姓便不会在苦海中苦苦挣扎,不得解脱。

阿昭看着来往忙碌的官兵,转眸望向谢遥,开口说道:“谢大人,可否来房中饮一盏茶?”

这些官兵,有些是皇帝的人,也有是国师的人,还有一些……不知道是哪个世家大族穿插进来的眼线。

在这里讨论这种话题,无非是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。

就如同沈墨所言,还有忘尘先生所劝告的一般……

火药,是一件容易被上位者当做揽权工具的利器,不可让旁人知晓。

她所用的治水之法,也只能假借天命,谎称是天命所归。

阿昭带着谢遥回到自己的房间,让心腹在门外守着,确保隔墙无耳。

“谢大人,天寒,饮茶暖暖身子。”阿昭温声说着,给他倒了一杯温茶。

谢遥脸上带着郁闷的神色,眸中分明写着“我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”的模样。

不过,他并未驳了阿昭的面子,闷闷不乐地饮了一口温茶。

随即,少年开口问道:“昨日云大人也见了,此地百姓信奉海神,用祭祀活人的方法祈求神灵,如此残害人命!为何……你还要设立祭台?”

阿昭抬手饮茶,不疾不徐地说道:“祭祀活人的法子,是远古的祭祀流传下来的。自我东曌国建国以来,历任几位陛下,何曾用过活人祭祀的法子?”

谢遥低垂着眸子,低声说道:“这可未必……”

从前定北军前去平定北戎之时,当今的陛下听信一位据说是得道仙人的道士之言,传言用定北军的鲜血,设下祭坛,可保东曌国风调雨水,十八年社稷无忧。

时逢定北王遭人构陷,称其勾结外敌,意图谋反叛国。

当今陛下生性多疑,故断绝粮饷,命军队关闭城门,切断定北军的最后一条活路。

最后九万定北军战死沙场,再也不曾回来……

第二年,六月飞雪,百姓颗粒无收,那位所谓的得道仙人也不知所踪。

不过这些是宫廷秘史,还是谢丞相某次醉酒后,无意间说出来的。

阿昭虽知晓周遭并无眼线,但还是开口提醒:“谢大人,慎言。”

若谢遥再是这般口不择言,焉知何时会祸临己身?

阿昭温声说道:“献祭的牲畜是牛羊,并非活人。百姓如今深陷水深火热之中,却仍然信奉国师大人,信奉天道。”

她低声说道:“若是天神无法庇佑他们,难免会丧失求生的意志,心生怨怼,不免心生反意,走上一条不归路。”

谢遥不赞同,他摇了摇头,“可若是今日祭祀无用,云大人必将成为众矢之的。百姓也只会觉得朝堂有错,使得天神降下神罚。”

谢遥饮了一口温茶,接着为她分析利弊,“甚至国师所言,角木蛟指向城南,也会成为妄言。一旦陛下认为,是云大人冒名顶替那位赈济水灾的天选者,彼时龙颜大怒,很有可能,云大人会被推出来当有罪之人,平息民愤。”

谢遥注视着阿昭,对方救过他,这些日子共同赈济灾民,惩治当地恶霸……

云大人一心为民,他自然是看在眼中,记在心中。

况且他谢家小公子送的酒,也不是人人都能喝的。

虽然对方并未同他共饮,但是打心底,谢遥钦佩这个年纪轻轻便足智多谋,还能能立于朝堂之上舌战群儒的少年。

阿昭看见谢遥眸中的关切,心底有些触动。

她轻轻一笑,眸中满是自信,言谈自若,“若是我说,今日祭祀,可使得天晴,水灾退却。谢大人,会信在下吗?”

谢遥看着对坐的少年目光恳切,脸上满是自信的风采,面容虽还是稍显稚嫩,但从未面露胆怯。

他虽不知对方的自信从何而来,不过能说服当今多疑的陛下,从右相门下的羽翼中夺过赈灾大臣的官位,自然有过人之处。

看着对方自信的神采,谢遥自知多说无益,“云大人既心意已决,我再劝也是白费口舌。”

“怎会?还要多谢谢大人关怀。”阿昭眸光一闪,微微一笑,笑容也多了几分真切。

谢遥无意间说漏嘴,虽只是短短一句,但阿昭也隐隐猜测到这和当年定北军被冤杀一案,有莫大联系。

只怕当年之事……背后还有更多的势力在操纵。

沈墨想要申冤,怕是万分艰难。

谢遥轻哼了一声,脸上看不出半分宽心。

少年的心思都写在脸上,单纯又可爱,他饮完一盏茶便起身离开了。

这几天他都在忙着赈济灾民,偶尔闲暇之时会到新川渠附近巡视。

颁布以工代赈的令书,百姓们开凿水渠,就能获得银两,也让不少自诩不受嗟来之食的文弱书生能果腹。

到了午时,阿昭前往祭台。

祭台设置在新川渠的堤岸上,放着从当地寺庙借来的香案。

祭拜的楠木长桌,上面摆放着三牲六畜,牛羊猪的头摆放在祭台上,下方放了两个蒲团。

偌大的紫金色的宝鼎,鼎身上镌刻着祈求天灵地佑的上古祭文,宝鼎之中放着澧南郡各地寺院送来的香灰,鼎中燃着一炷香。

香案上,点燃着两支忽明忽灭的蜡烛。

阿昭站在祭台之上,堤岸下方站着诸多百姓,她身后也站了许多百姓。

阿昭一身红色滚金镶边的官袍,脚踩从四品官员的官靴,三千墨发高高束起。

虽是一副少年模样,但不怒自威。

阿昭手中拿着一炷香,朗声说道:“今日本官在此设置祭台,只为祈求天神保佑,护我澧南郡水灾早日退却,佑我东曌国风调雨水,愿百姓安乐,海晏河清!”

阿昭跪在蒲团上,双手举着一炷香,三拜后将一炷香插到香案上。

“祈求天神保佑!佑我东曌国风调雨水,百姓安乐,海晏河清!”人群中身穿常服的官兵跪地叩拜,高呼祈求神灵保佑。

这些官兵是阿昭提前安排好的,提防有人搅乱这次祭天仪式。

周遭的百姓信奉天神,他们也被连年的水灾吓怕了,连忙跪地叩拜,异口同声地祈求水灾退却,风调雨水。

诸多百姓下跪叩拜,他们神色虔诚,信奉着他们心中的天神。

“求天神赐福!”百姓们异口同声,跪地哀求。地上的积水浸湿了他们的布衣麻衫,寒风吹过,虽冻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[ 章节错误! ]      [ 停更举报 ]
猜你喜欢
小说推荐
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不以盈利为目的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